點個關(guān)注 關(guān)注我們吧~
當現(xiàn)有的控制點與放樣點之間不通視時,需要設(shè)置新點。全站儀放樣模式新點中有兩種獲取新點的方法:極坐標法和后方交會法。
極坐標
極坐標法是根據(jù)測站點上的一個已知方向與所求點方向間的角度和量測測站點至所求點的距離,已確定所求點位置的一種方法。
極坐標法的操作步驟:選擇作業(yè)文件—測站設(shè)置—獲取新點。
1、選擇作業(yè)文件:
全站儀開機對中整平后,按[MENU]選擇放樣。可以手動輸入新建文件也可以選擇調(diào)用已有的文件,本次以調(diào)用已有文件為例。
具體步驟[MENU]—[F3 放樣]—[F2 調(diào)用]—選擇文件[F4 回車]
2、測站設(shè)置:
極坐標法需要通過后視已知點或方位角的方式來定向,放樣模式作業(yè)文件完成后選擇第一項測站點輸入,測站點的輸入可以選擇直接輸入點號選取、調(diào)用點列表的方式選取和直接輸入測站點坐標的方式來進行測站點的設(shè)置。不測高程可以不輸入棱鏡高,確認后測站點設(shè)置完成。
具體步驟:【F1測站點輸入】--【F2調(diào)用】--選取測站點A【F4回車】--【F3是】--【F4確定】
后視定向:本次以后視已知點為例。選擇后視,后視點的輸入方式與測站點相同分為三種方式,選取調(diào)用后視點B、確定,仔細檢閱后視點坐標,無誤選擇是、照準后視點B后選擇是,后視點定向完成。
具體步驟:【F2 后視】--【F2 調(diào)用】--取測站點B【F4 回車】--檢閱后視坐標【F3 是】--照準后視點【F3 是】
照準后視點【F3 是】
3、獲取新點位置
放樣模式下選擇第二頁新點中的極坐標法,選擇新建文件或者調(diào)用已有文件的方式,輸入新
點的點號 不測高程可以不輸入棱鏡高 確定 照準目標NP/P 切換棱鏡模式點擊測量記錄新
點的坐標點擊查找來查看測出的新點的數(shù)據(jù)
具體步驟:【F4】進入第二頁--【F2 新點】--【F1 極坐標法】--【F4 回車】--【F1 輸入】--【F4 確定】--;【F1 測量--【F3 是】
可以重復(fù)以上步驟,獲取其它待測點的平面位置。
后方交會法
后方交會法是工程測量學(xué)的一種方法,主要是在待定點上向至少三個已知點進行水平角觀測,并根據(jù)三個已知點的坐標及兩個水平角值計算待定點坐標的方法。
在新站上安置儀器,用最多可達 5 個已知點的坐標和這些點的測量數(shù)據(jù)計算新坐標,后方交會的觀測如下:
●距離測量后方交會:測定 2 個及以上已知點。
●角度測量后方交會:測定 3 個及以上已知點。
(1)進入放樣菜單 P2,按數(shù)字鍵[2](后方交會法);
(2)輸入新點點名,編碼和儀器高。按[F4](確認)鍵;
(3)按[F1](輸入),輸入已知點 A 的點號(這里也可以調(diào)用),并按[F4](確認)鍵;
(4)若文件中不存在該點,按[F4](確認)時,提示:點名不存在,此時可直接輸入該點坐標,按[F3](坐標),輸入后,確認按[F4]鍵;[確認]→若文件中存在該點名,則按[F4](確認)鍵后,
(5)按[F4](確認)屏幕提示輸入目標高,輸入完畢,按[F4](確認)鍵;
(6)照準已知點 A,按[F3](角度)或[F4](距離)鍵。例如按下[F4](距離)鍵;
啟動測量功能;
7) 進入已知點 B 輸入顯示
8) 按照 5)- 8)步驟對已知點 B 進行測量,當用“距離”測量兩個已知點后殘差即被計算;
(9)按[F1]對其他已知點進行測量,已知點最多 5 個;
(10)按[F4](計算)鍵查看后方交會的結(jié)果,顯示坐標值標準偏差。
(11)按[F4](坐標)、顯示新點的坐標。按[F4](是)可記錄該數(shù)據(jù)。
(12)新點坐標存入坐標文件并將作為測站點坐標。
管理員
該內(nèi)容暫無評論